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

綠色造林計畫

林務局的綠色造林計劃, 有符合的農友可以快去申請吧!


壹、計畫緣起

2007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決議,在2020年前要再增加會員體區域森林覆蓋面積達2,000萬公頃。政府擘劃「臺灣經濟新藍圖系列」,於97年度起推動「愛台12建設」,希望以12項優先公共建設再創臺灣經濟新奇蹟,其中第10項為綠色造林:8年內平地造林6萬公頃,推動綠色造林直接補貼,每公頃每年補助12萬元,20年合計240萬元;並推動設置3個一千公頃的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。

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2007年發表的《世界森林狀況報告》指出,在2000年到2005年期間,世界森林面積以每年730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,約相當兩個台灣的面積。而「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」(IPCC: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)在2007年也指出,地球已經暖化,暖化效應已導致日夜溫差變小、全年日照時數縮短、降雨強度增強等異象,使旱災、洪水、暴風雨加劇以及使得飢荒與疾病增加;而大氣中二氧化碳(CO2)濃度增加,是促進「溫室效應」最主要原因,如何降低CO2濃度以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,已為世界各國所共同關注的議題與努力的目標。

為減緩氣候暖化的現象,其方法可由CO2減量(mitigation)及環境適應(adaptation)著手。在減量方法上,可從調整產業結構,積極增加能源使用效率,抑制能源消耗來進行,但此種方法將可能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較大的衝擊,同時減量所需成本也較高。因此,促進可持續的森林管理策略,加強造林和再造林以吸存大氣CO2之環境適應方法,便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。

全球森林面積逐漸減少、氣候變遷、環境失衡和物種絕滅都是未來人類生存環境所需面對嚴苛之挑戰,對全球大部分的國家而言,森林是它們重要的自然資源,也是環境保護的最佳屏障。隨工業的興起,社會環境的變遷,臺灣森林的角色也逐漸改變。近年來臺灣社會普遍關切森林在水源涵養、森林遊樂等的國土保安、生態環境及休閒遊憩等效益,因此為因應國際潮流、配合會員體承諾及政府政策一貫性,故推動綠色造林計畫,據以增加全台森林覆蓋面積。另為營造優質遊憩園區,活絡平地休閒產業,將設置3處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,以增加造林地與提供民眾戶外休閒空間之功能,並活絡綠資源產業生機。

貳、計畫願景及目標

為提昇整體環境品質,營造生態環境完整性及自然美麗的綠色鄉野,增加民眾戶外休閒空間,發展平地綠境休閒產業及達成國土保安、涵養水源、綠化環境及減輕天然災害,將以「營造安全、生態及優質家園」為計畫願景,擘畫綠色造林計畫目標如下:
(一)增加國土綠地面積,營造綠境生活空間。
(二)配合國際能源政策,貢獻臺灣碳效益。
(三)建構綠色安全家園,創造健康活力臺灣。
(四)營造優質遊憩園區,活絡平地休閒產業。
(五)維護完整綠色資源,建立生物多樣性生態系。

參、現行相關政策及方案

一、行政院施政藍圖

依據現階段政府施政策略三「保障能源與糧食安全」項下之工作重點「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的改變—發展永續造林植草,發揮吸碳及蓄水功能」,推動綠色造林計畫。

二、愛台12建設

綠色造林計畫即為愛台12建設計畫之第10項,藉以達成提高森林覆蓋率,發展平地休閒遊憩產業及維護臺灣綠色資源之基礎公共建設利基。

三、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

「綠色造林計畫」鼓勵平地休耕地造林,配合「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」之休耕直接給付,將政府經費支出發揮最
大功效。

四、加強森林永續經營計畫

達全國綠色造林整體成效,爰本會林務局整合於歷年規劃之「加強森林永續經營計畫」中,辦理「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計畫」、「獎勵、全民造林計畫」、「棲地保育計畫」等,予以經費調整並整併工作項目列入「綠色造林計畫」。

肆、工作概述

一、加強造林:
針對不同土地區位及對象,予以輔導造林。政府機關辦公廳舍周邊之零星土地、畸零地等等,交由本會林務局進行造林,6年後交還原土地管理機關,以加強都市林建造,提昇都會區生活環境品質,改善都市城鎮生態景觀。


二、設置平地森林遊樂區

於平地已造林地區規劃設置3處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,並結合規劃區域週邊之農業、城鄉文化、社區營造或環境教育等產業,發展平地多元觀光遊憩活動,增加民眾之戶外休閒遊憩之選擇,並可藉以發展造林地之遊憩功能,活絡綠資源之產業生機,增加非都市地區之收入。

三、綠資源維護

(一)加強保護區經營管理
指標監測、評估現有76處保護區的實際功能,掌握保護區內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之狀況及變化。
維護自然保護區環境之完整,提供動植物繁衍生存空間整合,建立完整生態系維生系統,防止不當的開發行為
,維護生物多樣性,保存物種基因。
針對威脅生態系、棲地、或物種的主要入侵種建立管理計畫。
(二)推動社區林業
鼓勵在地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,協助社區營造優質生活環境,讓民眾對於生態保育與產業經濟發展間可以
兼籌並顧。
四、試驗研究及監測
為使農民及相關造林單位能獲得造林撫育技術、作業體系及將來利用之基礎資訊,須建立重要造林樹種之育林經
營利用體系。

伍、預期效果

一、從地景觀點出發,結合山坡地造林、平地造林及城鄉綠美化,打造綠色臺灣、優質臺灣的舒適環境。

二、加強沖蝕溝、陡峻裸露地、崩塌地、滑落地、破碎帶、風蝕嚴重地、火災跡地等造林,以達國土保安及水源涵養等目標。

三、營造健康的森林以提昇生活環境品質及改善野生動物棲息環境、增加綠色資源及生物多樣性、減少因天然災害所需付出之社會成本,故撫育作業為確為造林過程中極重要之一環。

四、植物能夠反射太陽輻射、遮蔭及蒸散作用,調節微氣候,舒抑「熱島效應」,尤在都市或工業區,預估可降低氣溫3~5℃。

五、溫室氣體減量(主要指CO2)勢在必行,以減緩全球暖化。為使目標如期達成,除以能源政策與能源結構調整外,實施新植造林是可以最低成本,達成溫室氣體減量之方法。

六、臺灣為APEC會員體之一,所需配合增加新植造林面積為11,550公頃,臺灣身為地球村之一員,願依據相關公約精神,承擔共同之責任。本計畫執行完成後,超越APEC會員體承諾應造林面積之目標。

七、透過各類活動及媒體通路,推廣政府林業政策及宣導造林綠化對國土保安之重要性,提昇全民共同維護國家森林資源共識,進而主動參與保林、護林運動。

八、利用平地森林之地理景觀及幽靜祥和特色,發展體驗自然之生態旅遊 活動,兼具遊憩休閒、自然教育及保健、運動、健身、研究、生態學習之功效。

九、維護自然保護區環境之完整,提供動植物繁衍生存空間整合,建立完整生態系維生系統,防止不當的開發行為,維護生物多樣性,保存物種基因。

獎勵造林直接給付標準表

計劃
種類
土地
屬性
(註一)
其他給付
/每年
(1~20)
(註二)
造林費用(3、註4)
合計
新植
(第一年)
撫育/
每年
(2~6)
管理/
每年
(7~20)
私有
土地
90,000
120,000
40,000
20,000

20
小計
1,800,000
120,000
200,000
280,000
2,400,000
私有
土地
-
120,000
40,000
20,000

20
小計
-
120,000
200,000
280,000
600,000

 單位: /公頃

備註:
1.      嚴重地層下陷地區: 依據經濟部公告為準。
2.      其他給付: 比照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辦理。
3.      造林費用: 依據行政院97718日院臺經字第0970028441號函辦理。
4.      獎勵期限: 20年。

平地與山坡地造林之給付與種苗配撥之實施要點請到林務局專頁。
平地造林: http://green.forest.gov.tw/reward01.aspx
山坡地造林: http://green.forest.gov.tw/reward02.aspx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